兩岸國際

擺脫奴隸制心態 印度擬改國名為「巴拉特」

出版: -
0
擺脫奴隸制心態 印度擬改國名為「巴拉特」
印度將於星期六(9月9日)主辦20國集團(G20)峰會並舉行國宴,向各國領導人發出的邀請函中,寫明國宴將由「巴拉特總統」主持,令外界相信莫迪政府大力推進廢除其英文國名「印度」(India),並正式改為「巴拉特」(Bharat)。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bit.ly/3wGQh7c】
印度《金融財經網站》(Moneycontrol)等印度傳媒的報道,印度總理莫迪或在今個月18日召開的為期5天國會特別會議上,提出一項將印度更名為「婆羅多」(Bharat,譯為巴拉特)的決議。
Bharat為古老梵文單字,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教經文,部分人認為更反映印度歷史傳統,而「印度」這個稱謂是到英國殖民時期才確立,歷史相對短得多。
近幾個月來,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BJP)成員一直在推動使用這個梵文稱呼自己的國家,並表示「India」一詞是殖民奴隸制的象徵,應該從憲法中刪除。
在印度憲法中,「Bharat」與「India」可以交互使用,而且經常出現在流行歌曲和電影中。但印度政府在國際場合一向以慣以「印度」自稱,不過莫迪近年經常稱印度為「巴拉特」,他領導的民族主義政府一直嘗試更改國名,以消除英國殖民時代痕跡,聲言是幫助印度擺脫奴隸制心態,需要摒棄「殖民思維」。
多名執政人民黨高層和官員近日在社交平台發聲,支持更改國名;不過多名反對派領袖就質疑當局改國名決定,指出在國外,全世界都熟悉「印度」這個名字,認為不應該放棄「印度」這個積累幾個世紀影響力的品牌。
現時印度之譯名皆源於印度河的梵語名 सिंधु(Sindhu)——其波斯語變音為 هندو‎(Hindu),希臘語變為 Ίνδό(Indu),龜茲語則是 Indaka。中國對印度的名稱也幾經改變,最早見於《史記》稱為身毒,即上述印度河的梵語名,唐初統稱為天竺,到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記》認為「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云身毒,或曰天竺,今從正音,宜云印度」,於是正式以印度(他稱之為「五印度」)取代舊稱。
據耆那教傳說,教祖里施波德沃的長子叫「波勒德」,他是一位威望很高的國王,因此他的國家便以波勒德的變音「婆羅多」(Bharat)命名。
Channel C App 強勢推出 
立即下載全新手機App
IOS: http://bit.ly/3Lv3Lfp
Android: http://bit.ly/3LyZuYa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128成長計劃
立即訂閱:https://channelchk.com/plan
撐Channel C請記者
一齊為民請命 抱打不平

😎Channel C 廣告推廣和媒體合作​!🤝
誠邀各商戶傾談廣告宣傳和合作推廣;
有意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爆片爆相」返嚟喇!🔥 
一經獨家採用將會獲得由
齊柏林熱狗店送出$50禮券乙張! 
報料:https://wa.me/85264691456
爆片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