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生育率低迷問題未見改善下,一名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的教授王憲舉,日前趁一名哈薩克官員趕赴該校演講之際,公開提問為何哈薩克女大學生畢業後能「老老實實,服服貼貼地生孩子」,言論引發大批網民批評,斥他視中國女性為生育機器,與中國現實脫節。有關發問內容現已被校方刪除。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綜合內媒報道,哈薩克國務顧問卡林(Erlan Karin)11月22日前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以「哈薩克的改革和中哈永久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為題演講。演講後,中亞問題專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原副所長王憲舉提問,表示自己訪問哈薩克時,驚訝地發現哈薩克小孩很多,街上、公共場所、商店到處都是小孩,家長懷裡抱一個,手裡拉著一個,兩三個在後面跟著,或用推車,哈國政府採取非常高效的方式鼓勵生育。
王憲舉又指,現在中國的女性是不願意結婚,不要小孩,家長也好,領導也好,「動員她,勸她,她不聽」。所以他好奇哈薩克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在政策、措施、優惠待遇等方面是怎麼做的。 他又說,自己甚至聽說,哈薩克「女大學生畢業以後就生孩子,一個一個地生」,她們怎麼能夠「這麼相信你們的話,老老實實的,服服貼貼的就這麼生孩子,早生、多生?」王本月剛卸任人大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
卡林則回答,稱自己有6個孩子,但他和哈薩克不會強迫婦女生孩子,不會替她們做選擇,哈國婦女非常積極地參與社會各方面議題,也參與政治。哈薩克並在2022年通過了涉及兒童安全和婦女權益的法律,形成了新的保護婦女權益機制。
卡林續指,哈薩克的石油、天然氣收入都會匯入國家基金,每個新生兒都會從基金中得到分紅,將來用於解決住房和教育問題,透過國家和家長共同參與,形成一種新的社會習慣。
今次演講的問答全文,其後被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發佈,部分問答更以「當這位高官說有6個孩子時,現場都會心大笑」為題發佈,不過有關如何生孩子的言論遭到不少中國網民批評,指有關問題充滿封建味道且物化女性,有人質疑是否視女大學生為「生育機器」,如果中國社會資源都被高官和這種學者佔據,年輕人當然不願意生孩子。也有網民表示,哈薩克尊重婦女權利,幫助人民解決住房及教育等問題,哈薩克願意生孩子是正常的。
因有關言論惹來眾多負面批評,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已將相關文章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