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周五(9日)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部份地區的儒艮種群和柱狀珊瑚納入瀕危名錄之內;而更新名錄後,44%鮑魚貝類物種已榜上有名。IUCN表示,人類活動引致的氣候變化和污染正摧毀海洋生物,已有接近十分一於水底生活的植物和動物被評為有絕種威脅。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法新社報道,IUCN周五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後,將東非和大洋洲新喀里多尼亞一帶的儒艮族群列為「非常瀕危」和「瀕危」物種,而全球儒艮族群則維持「易危」程度。IUCN指,牠們面對的主要威脅不慎被東非漁具捕捉、新喀里多尼亞的非法捕獲和被船隻撞傷;而兩地分別開採化石燃料和鎳礦等問題,將影響儒艮所食的海草,氣候變化加劇亦破壞牠們的棲息地。
此外,IUCU首次檢視鮑魚物種數量後發現,全球已知54個鮑魚物種中,有20項已列為受威脅物種。鮑魚在多地可作為美食,引致濫捕和犯罪集團非法捕捉。柱狀珊瑚數量自1990年開始大幅減少80%,IUCN將其「易危」程度提升至「極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