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3個省份陸續公佈2024年人口數據,當中全國人口第4大省江蘇,人口首現零成長引起話題,而人口淨流出的省分主要是中西部地區。在中國出生率降低的情況下,更多地方重視以工作機會搶人才。有專家表示,經濟因素是人口變化的主要驅動力,發展較快的地區可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而沿海地區雖受外部影響,但仍具較強的人口吸納能力。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綜合《第一財經》、《澎湃新聞》等媒體報道,江蘇省早前公佈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為8526萬人,與2023年出生率及死亡率基本持平,是近年首次出現零成長。
據2024年江蘇省的統計數據,該省的人口出生率為千分之5,而死亡率為千分之7.5。有專家分析,江蘇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吸引外來人口流入,2021年起其人口總量仍持續增加,說明在人口自然減少下,仍可吸納外地人口填補缺口。
相比之下,中西部省份如貴州、甘肅和雲南等,人口淨流出顯著,流失主因是年輕勞動力前往沿海城市尋求發展。數據顯示,貴州去年常住人口減少約20萬,甘肅和雲南分別流失15萬和12萬人。這些地區出生率偏低,同時外出務工潮未減,導致人口持續外流。專家指出,中西部經濟相對落後,教育與醫療資源不足,加劇人口向東部集中。
據國家統計局表示,中國總人口去年略降至13.9億,出生人口約900萬,創歷史新低。人口老齡化壓力加劇,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下降,促使政府加大生育政策支持力度。而地方政府已採取措施應對。如江蘇推廣優質公共服務以留住人才,中西部則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盼扭轉人口流失趨勢。當局強調,未來需平衡區域發展,減緩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挑戰。
四川省人口學會會長、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陳井安指出,人口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仍是經濟。各地雖在擴大人口基數,但發展較快的地區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對勞動力需求更大。雖然沿海地區受到外部經濟影響,但其經濟體量和增長慣性強,市場更加靈活,因而對人口的吸納能力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