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進入醫療領域,強如臨床醫生也難和AI匹敵。首都醫科大學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宏偉近日表示,他借助DeepSeek診斷一名極為複雜的腦瘤患者,該系統僅用18秒就提出了診斷方案,他給予DeepSeek高度評價,稱其水平堪比「省級三甲醫院專家」。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bit.ly/3wGQh7c】
張宏偉最近在短片中提到,他向DeepSeek詢問了一名25歲複雜病患者的治療方案。這位患者曾經歷過2次開顱手術、1次經鼻手術、1次放療和1次伽馬刀治療,但所患腦瘤依然得不到控制。DeepSeek在18秒內給出了回應,不僅提供可選的治療方案,還評估了再次手術的風險,同時詳細說明了「徵狀管理」等具體措施。
張宏偉坦言,DeepSeek已經涵蓋了醫生能想到的所有信息,包括最新的文獻和臨床試驗結果。張強調,「DeepSeek我個人感覺,對於這種比較深入的問題,至少水準相當於一個省級三甲醫院專家。」他認為, DeepSeek有利於醫師提高工作效率,某種程度上既幫助了患者,也幫助了醫師。
三甲醫院是「三級甲等醫院」的簡稱,據內地《醫院分級管理辦法》將醫院分為「三級六等」,其中三甲醫院是行政等級最高的醫院。
自今年初DeepSeek問世以來,許多久治無效的患者在尋求醫療幫助無果後,選擇向AI「問症」。一位來自山東的小紅書用戶最近分享,從小到大反覆發作的腮腺炎一直未能完全痊癒,經歷了無數消炎藥治療,嘗試過的口腔科和中西醫均未見成效,病情在今年過年後愈加嚴重。在絕望之際,她將病徵告訴DeepSeek,該系統提到了一種她從未聽過的疾病「乾燥綜合症」,並明確建議她向「風濕免疫科」求診,進行血液檢查,結果如DeepSeek所言。
業界分析認為,人工智能在醫療診斷中具備多項優勢,包括快速且精準的診斷和高效的影像識別。四川某三甲醫院影像科主任指出,AI能迅速處理成千上萬張影像,準確識別微小病變的能力遠超人類肉眼。
《新華社》早前報道指,內地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會診中心2月13日啟用了專家型AI兒科醫生,並與13名知名專家一起對一名8歲的男孩進行會診,給出了與專家們高度吻合的建議。
有專家指出,AI可以輔助醫生更精確地制定診療方案,但也有醫生感到焦慮,感慨自己多年辛勤學習的成果正被算法所取代。
事實,Google旗下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近期推出了新一代AI診療系統,聲稱可在3秒內精準檢測出13種早期癌症。美國資本界知名機構也預測,未來5年內全球將有800萬名醫生轉行。這些消息讓很多醫生感到焦慮,北京協和醫院的一位醫生在長文中感慨,自己15年辛勤學習的成果似乎正被算法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