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寄予厚望的北京證券交易所(簡稱北交所)的交易量在2023年繼續走低,1月17日(年廿六)的日成交金額僅得2.95億元(人民幣,下同);個別股票的日成交金額甚至只得2,200元。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中媒和東方財富旗下金融數據平台(Choice)的統計顯示,從去年12月至2013年頭,北交所有不少股票,每天平均成交額在幾千至幾萬元之間。雖然新股上市數量由去年1至11月的個位數,到12月有所反彈至有32隻新股上市,可惜其中就有28隻股票在上市首日便跌破招股價,潛水去了,破發率高達85%。
踏入2023年元首個交易日,交易額為95.76億元,可是接下來的日子便呈「水瓜打狗」慘況,當中由1月16日至20日期間,北交所的日成交金額由2.95億元至5.51億元之間,和今年首日交易額相比,暴瀉約95%,僅剩下5%。
尤其矚目其中的是廣咨國際(836892.BJ)1月12日全天的交易量僅3手,成交額盛惠2,200元。廣咨國際為中共廣東省國資委旗下公司,是家從事工程咨詢的中共國企,是81家在北交所首批上市的企業之一。
北交所於2021年11月15日成立,首日掛牌的81隻股票創下了單日95.76億元的交易量。因為首日不設立漲跌幅限制,部份股票的股價暴升5倍。但第二天,北交所的交易量狂跌至44.96億元,不及首日一。2021年11月19日的,日交易量跌至20.85億元,約為首日的22%。
此外,北交所自成立以來,總市值和市盈率(Price Earnings Ratio)都呈現下滑趨勢。據北交所「2022年股票市場統計快報」顯示,北交所2021年12月的總市值為2722.75億元,市盈率為46.66。一年之後的12月,其總市值和市盈率分別跌至2110.29億元和18.87。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就認為指出,北交所現在面臨的困境原因在於優勢不明顯、市場生態還不健全、資訊透明度不足,同時又有較高的投資人門檻,相較於上海科創板、深圳創業板,北交所缺乏先天優勢,直接導致企業數量、品質都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