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透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引入外勞來港工作後,被指影響本港工人的就業權益。工聯會、勞聯、工團聯會等周二(22日)發表本年度的「五一宣言」,提出多項勞工政策建議,包括呼籲政府加強職業培訓及教育、強化勞工職安及就業保障,嚴格把控和監管輸入外勞及人才計劃,確保本地就業優先。他們強調現時本港的就業情況與兩年前有很大分別,建議對失業情況嚴重、薪酬受壓的工種,凍結並逐步削減輸入外勞名額。
勞聯主席林振昇回應本台查詢時,稱當局應考慮先檢視以至叫停飲食業的外勞,因為目前飲食業已有超過2萬名外勞,當中廚師佔1萬人、侍應也有約8,500人,「但(業界)又說北上消費導致生意不好,擔心本地飲食工友有影響。」至於建造業的外勞因設有上限,且當局曾拒絕過外勞申請,情況相對較好,惟仍希望當局審批時顧及本地工人情況。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是次宣言提出10個建議,包括重新檢視「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解凍的26個前線基層工種,設立配額上限;完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保障,如盡快完成平台外送員保障政策檢討和法例修訂工作、盡早檢討最低工資調整方程式等;採用更多科技手段加強職業安全;制定長遠公務員政策,以吸引、激勵及挽留公務員人才隊伍作考慮,檢討公務員職系架構等。
林振昇在發佈會上指出,兩年前疫情剛完結,因應很多僱主想擴充業務但招聘有困難,故政府擴大輸入外勞,至今已有8萬外勞來港;惟現今情況與兩年前有很大分別,外勞導致兼職工作減少之餘時薪有所下降,建造業和飲食業的情況尤其嚴重,例如建造業很多外勞來港,但經濟不景令很多私人工程減少,質疑建造業的職位空缺是否仍然能承受這麼多的外勞。他建議政府盡快作檢討,凍結並逐步針對失業情況嚴重、薪酬受壓的工種,削減輸入外勞名額,同時對前線基層工種設立外勞配額上限。
他同時促請政府帶頭加強工務工程職業安全,全面檢視所有工種的工作守則,推動提升職業安全,減少嚴重工業意外;又呼籲涉及高空、棚架及密閉空間等工作的小型工程,亦應向勞工處申報。工團聯會主席李國強直指現時的最低工資水平無法應付生活需要,期望政府改良最低工資調整方程式,以及盡快完成檢討關注外賣平台外送員的保障政策和法例修訂,包括協助外送員就工傷進行法律申索。
對於政府擬削減1萬個公務員職位,香港特區政府公務人員聯會主席李方沖指各部門正按情況檢視人手,料今年沒有太大影響,但可能有初級公務員因應調整工作或人手刪減增加其工作量,促請當局更多應用科技及人工智能工作,確保人手減少後仍能維持服務市民的效率。
工聯會早前表態稱今年繼續不舉辦勞動節遊行,對此理事長黃國相信即使不舉辦遊行,工聯會仍會繼續反映勞工訴求,並獲有關部門積極回應,希望雙方透過更多良性互動解決勞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