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財政預算案》公佈政府陷入財赤,並計劃透過不同方式削減公務員人手。不過勞工及福利局周一(24日)在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提出,把勞工處一個首席勞工事務主任有時限編外職位延長3年,領導勞工處轄下的職工會登記局及勞資協商促進科,並由38名不同職級的非首長級公務員支援。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指出,該職位的工作涉及維護國家安全,按目前評估該職位有長期維持的需要。惟立法會文件揭露,保留該有時限制位的年薪及相關福利共涉279.1萬元,另外38名公務員的平均年開支總額更達3,788.9萬元,代表每年需要耗費4,068萬元,勞工處稱已在來年度的預算內預留撥款。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s://bit.ly/3wGQh7c】
孫玉菡在立法會會議上表示,出任該職位的官員會兼任職工會登記局局長,履行政府建議修訂的《職工會條例》,其涵蓋範疇廣泛,包括加強監督及管理職工會的工作。他強調保留職位的決定是經過審慎考慮,以加強及完善工會相關的法律和執行機制,以及推廣及統籌國安教育、推動勞資協商促進勞資和諧等。
根據立法會文件,該首席勞工事務主任有時限編外職位在2022年7月設立,隸屬於勞工處助理處長(發展),為期3年,專責領導職工會登記局,並加強對其指導、監督和管理。今次延長該職位將加強其職能,職銜亦將由職工會登記局局長轉為首席勞工事務主任(勞資關係)2,隸屬助理處長(勞資關係),以反映增加的工作範圍。
文件提到,需要延長該職位的原因包括加強推廣國家安全教育、回應國際組織就職工會權利發表的言論、統籌勞工處的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等,涉及國安的理據多達10段,相對地只有兩段提到「推動勞資協商以促進勞資和諧」的需要。
當局又稱,該有時限職位將獲職工會登記局編制的18個公務員、以及勞資協商促進科編制下20個公務員協助其工作;而因該職位已計算在編制內,保留該職不會額外增加編制。
孫玉菡補充,以往職工會登記局工作主要涉及行政,但《職工會條例》修例後,該職位的工作亦涉及維護國家安全,例如要處理部份本港職工會主要人員到外國組織擔當職位的呈報內容,亦包括工會與境外政治勢力的規管等,相信工會日後要匯報的事宜會增多,令登記局的工作有增無減。
職位需要長期化 日後決定是否再延長
他形容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沒有完結,要長期做好做妥,按目前評估有關職位有長期需要,延長3年已是最低限度,特別是2019年工會數目大增,當局除了加開有時限的職位,亦要循內部調撥資源協助登記工作,修例後會視乎工會數目變化等情況,再決定是否繼續延長相關職位。
對於是否能由現職合併職能,孫玉菡指現時3個常額首席勞工事務主任職位的工作分別涉及勞資關係、法定最低工資,以及落實強積金取消對沖和發還產假,工作範圍闊且繁重,無法再兼任職工會登記局局長的工作。此外,由於各工會規模不一,其職位有需要安排公務員負責支援,會盡量用科技取代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