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德國商會的最新調查顯示,撤離中國市場或考慮放棄中國市場的德國企業比率,比4年前的調查翻倍,上升至9%,數據反映了德國企業在中國經營所面對的挑戰,當中包括與中國企業競爭、市場准入不平等,以及經濟逆風和地緣政治風險。
【新聞有價 記者有格 立即訂閱:http://bit.ly/3wGQh7c】
《路透》最新報道指,該項調查在去年9月5日至10月6日進行,共有566家企業接受調查,其中有約2%的企業表示,正在變賣其於中國的業務,還有7%表示要考慮這樣做,相比之下,2020年只有4%的德國企業撤離中國市場或考慮放棄中國市場。
另一方面,受訪的44%德國企業已採取措施,來應對在中國業務運作的相關風險,包含打造獨立在中國的供應鏈。
調查還顯示,約86%的德國企業認為中國經濟正面臨下行趨勢,雖然大多數企業認為這將是暫時的,預計在未來1至3年內會出現反彈。此外,有約54%的受訪德國公司表示,無論如何它們都計劃增加投資,以維持競爭力。
在調查公佈的半年前,德國政府改變了20多年前鼓勵德國企業發展與中國經貿關係的立場,公布了減少德國與中國這一最大貿易夥伴經濟關係風險的「去風險」策略。而德國公司減少對中國依賴的調查也反映了這項政策的改變。
《路透》報道又指,在外界對中國在台灣和南中國海問題上採取愈來愈咄咄逼人的勢態,並加緊箝制國內經濟感到憂慮之際,西方其他國家也在推動減少風險的策略。
此外,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引用德國梯子製造商蒙克集團(Munk Group)的例子說明一些德國公司面臨的與中國做生意的困境。
報道表示,公司CEO蒙克說,「我們20年前開始與中國做生意。德國政府鼓勵我們與中國公司合作。他們告訴我們這將是雙贏的局面。」不過,蒙克表示,與中國做生意變得愈來愈「令人沮喪」。
蒙克指,有一天,我們下了一個大訂單,先付了款,但是他們沒有交貨,我們打電話,沒人接。我們飛去中國,當我們趕到工廠時,已經沒有人了。大門只有一名保安。這個公司消失了,我們再也沒見到我們的錢款。蒙克說,他的公司現在與他信任的歐洲供應商做生意,為了省心寧願多支出費用。
報告說,不論對於一家企業或是一個國家的國家安全,「信任」是那些公司的CEO們和西方國家政府疏遠中國或「去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
《路透》報道又指,在外界對中國在台灣和南中國海問題上採取愈來愈咄咄逼人的勢態,並加緊箝制國內經濟感到憂慮之際,西方其他國家也在推動減少風險的策略。
此外,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引用德國梯子製造商蒙克集團(Munk Group)的例子說明一些德國公司面臨的與中國做生意的困境。
報道表示,公司CEO蒙克說,「我們20年前開始與中國做生意。德國政府鼓勵我們與中國公司合作。他們告訴我們這將是雙贏的局面。」不過,蒙克表示,與中國做生意變得愈來愈「令人沮喪」。
蒙克指,有一天,我們下了一個大訂單,先付了款,但是他們沒有交貨,我們打電話,沒人接。我們飛去中國,當我們趕到工廠時,已經沒有人了。大門只有一名保安。這個公司消失了,我們再也沒見到我們的錢款。蒙克說,他的公司現在與他信任的歐洲供應商做生意,為了省心寧願多支出費用。
報告說,不論對於一家企業或是一個國家的國家安全,「信任」是那些公司的CEO們和西方國家政府疏遠中國或「去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