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颱風杜蘇芮不但吹襲福建,其殘餘更深入華北引發暴雨。本台翻查台灣雷達,發現它登陸前的7.27凌晨至下午,不但再現「雙眼皮」(雙重眼壁結構),其內眼更沿外眼邊緣飄移公轉1圈。其間,香港天文台評估它的中心風力,由超強颱風的185km/h,跌至強颱風的165km/h;但當其內眼停止飄移公轉後,中心風力即由下午的165km/h,重返晚上的185km/h。
風眼轉得太快 乍現雙眼皮
澳門氣象學會解釋,當熱帶氣旋非常強勁,且持續增強,有時近中心的內圈旋轉速度,比外圈快很多,令外圈跟不上,內圈便從外圈分離出來,形成兩圈眼牆結構。學會又指,雙眼牆不會一直維持,因外眼牆會隔絕外來水汽,令內眼牆周圍變得乾燥而減弱;而外眼牆亦會同步逐漸向內收縮,最終成為該熱帶氣旋的新眼牆。
香港天文台回覆本台查詢時,亦指現時氣象界普遍認為,當成熟颱風乍現雙重眼壁結構,代表它已進入「眼壁更替周期」,又稱「眼牆置換周期」。周期開始時,內眼牆(環型密集對流區)首先在風眼內形成,但最終消散;外眼壁則增強並向內移動,取代內眼牆。其間熱帶氣旋一般會稍為減弱,但其後會否重新增強,則受多種因素影響,難一概而論。
內眼飄移公轉 如何定位?
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曾指,2016年10月襲港的颱風海馬在登陸前,也被雷達發現其「小風眼在大風眼裏飄移」。這與2023年杜蘇芮的內眼沿外眼邊緣飄移公轉,是否相同?天文台相信,當年海馬在雷達呈現的「小風眼」屬「中尺度渦旋」(mesovortex),與杜蘇芮經歷「眼牆置換周期」的雙重眼壁結構不同。
事實上,不少熱帶氣旋都經歷「眼牆置換周期」;除2023年的杜蘇芮,亦包括2022年的強颱風梅花、2021年的超強颱風舒力基、2019的超強颱風蝴蝶及2018年的超強颱風潭美等。但若如杜蘇芮般,內眼沿外眼邊緣飄移公轉時,氣象部門應如何判別其中心位置?天文台指,預報員會綜合雷達、衞星和地面觀察數據等資料去分析。
官方料北京局部特大暴雨
熱帶氣旋杜蘇芮7.29下午北上華中時,雖已減弱為低壓區,但其殘餘雨帶卻繼續深入華北。內地中央氣象台繼7.29傍晚發佈最高級別的暴雨紅色預警後,7.30清晨繼續發佈。官方預計北京、天津、河北等地7.30早上8時起的未來24小時會落暴雨至大暴雨;其間北京西南部個別地區更會落特大暴雨(日雨量250至400毫米)。
【天氣師李鈺廷提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