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熱話

水龍捲7.1襲大嶼近岸!天文台雷達揭強烈對流 解構2類形成機制|天氣師李鈺廷

出版: -
0
水龍捲7.1襲大嶼近岸!天文台雷達揭強烈對流 解構2類形成機制|天氣師李鈺廷
在香港主權移交26周年的上午近11時,至少2名市民在船上拍攝到大嶼山對開海域驚現水龍捲,並上載至社交網站,包括天文台Facebook群組。其中1人憶述,水龍捲歷時至少5分鐘,但不知形成時間。天文台則向傳媒表示沒收到報告。本台翻查天文台雷達,當時大嶼山西南方10多公里的萬山群島附近上空探測到強烈對流,但未見閃電。
至少2名市民在船上拍攝到大嶼山對開海域驚現水龍捲,並上載至社交網站,包括天文台Facebook群組CWOS。圖片由Ida Au攝、獲授權轉載
本台翻查天文台雷達,當時大嶼山西南方10多公里的萬山群島附近上空探測到強烈對流,但未見閃電。
天文台曾以資訊圖表解構,指出水龍捲形成機制分2類。第1類與龍捲風形成機制相同,通常與強烈雷暴有關,可伴隨冰雹或狂風等惡劣天氣。普遍認為這是因乾冷空氣穿過濕暖空氣層,迫使濕暖空氣急速上升所致,分別在於漏斗雲向下伸延時,接觸陸地還是海面,從而區分龍捲風還是水龍捲。
餘下1類水龍捲,則與雷暴沒直接關係。這是由溫暖海面上空的對流發展出漩渦,再向上伸展而形成擘天長柱。這類水龍捲的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20分鐘,移動路程較短,一旦上岸便迅速消散。水龍捲在香港不算罕見;天文台過去65年平均1至2年就接獲1次報告,以6至7月佔最多。對上1次就是2022年6月在長洲記錄到。
【天氣師李鈺廷提提你】
其中1類水龍捲,與雷暴沒直接關係。這是由溫暖海面上空的對流發展出漩渦,再向上伸展而形成擘天長柱。天文台圖片
另1類水龍捲,與龍捲風形成機制相同,通常與強烈雷暴有關,漏斗雲向下伸延。天文台圖片
另1類水龍捲,與龍捲風形成機制相同,通常與強烈雷暴有關,可伴隨冰雹或狂風等惡劣天氣。天文台圖片
對上1次水龍捲,就是2022年6月在長洲記錄到。天文台圖片
水龍捲在香港不算罕見;天文台過去65年平均1至2年就接獲1次報告,以6至7月佔最多。天文台圖片
求真求知 報道實況 三年風雨 屹立不倒
如果唔想我哋消失😭
繼續全天候睇到最新+全面+真確報道
同消閒副刊、生活資訊、體育、娛樂等創新優質多元資訊
請即成為Channel C付費會員「自己友」 訂閱享專屬福利!
👉🏻https://bit.ly/3wK00JQ
下載埋Channel C App 瀏覽足本報道!
👉🏻https://channelchk.com/app
大大力召集更多廣告推廣/媒體合作 專業用心締造流量保證!
👉🏻[email protected]
感激讀者及客戶厚愛與扶持 支持我哋穩定營運長遠拓展
屬於Channel C一份子嘅每一個您 成就未來每個週年🫶🏻
【盡知天下事 唯有Channel C】

🔥「爆片爆相」返嚟喇!🔥 
一經獨家採用將會獲得由
齊柏林熱狗店送出$50禮券乙張! 
報料:https://wa.me/85264691456
爆片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