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天文台在6.25早上僅預測廣闊低壓槽本周中後期令南海北部驟雨,未如內地氣象部門同日發佈菲律賓附近在6.30前後形成熱帶氣旋、令華南沿海風雨明顯的預測般進取,但歐洲氣象超級電腦在6.25晚運算、6.26凌晨發佈的預測顯示,南海在7.1晚形成風暴的機會,由50%激增至逾90%。天文台其後亦修改預測,指廣闊低壓區本周後期令南海中至北部天氣不穩,但其發展及移動有變數。
歐洲氣象超級電腦ECMWF原先在6.24晚預測,南海在7.1晚形成風暴的機會,僅稍高於50%;但事隔1晚,此機率卻顯著增至逾90%(圖1)。這潛在風暴吹襲廣東沿岸的機率,亦由40%增至逾60%(圖2)。至於它登陸前可否進一步增強至烈風級(8號風球風力)的熱帶風暴?機率都由20%增至逾40%(圖3)。不過增強多2級至颶風級的颱風,機率卻一直是0%,意味這潛在風暴威力仍偏弱。
值得一提,天文台6.26凌晨繪製的天氣圖顯示,菲律賓附近已有低壓系統集結,但由於版面所限,未有顯示它是已閉合環流、具旋轉中心的低壓區,還是未閉合環流、呈狹長形態的低壓槽(圖4)。此外,從衞星雲圖可見,該低壓系統附近的菲律賓以東海域在6.26凌晨亦開始有對流雲團發展,但目前缺乏組織和螺旋形態,結構相當鬆散(圖5)。
中港預測 矛盾對決?
多家主流傳媒6.25均引述內地中央氣象台在同日早上10時發佈的中期天氣預報,指菲律賓附近在6.30前後形成「熱帶低氣壓」(熱帶氣旋最低級別),令華南沿海風雨明顯,並大字標題稱香港可能打風。不過該潛在風暴能否順利發展和逼港,其實仍有不少變數。
同日,香港天文台發佈的九天天氣預報,卻指內地預測的潛在風暴僅是「廣闊低壓槽」,令南海北部有驟雨,亦未有提及該低壓槽轉化為低壓區並增強為風暴的機會。另須注意,無論是香港還是內地預測,都並非指華南「沿岸」有風雨,而是僅指華南「沿海」風雨明顯或「南海」北部有驟雨。
低壓區 V.S. 低壓槽
當歐洲氣象超級電腦大幅調高南海7.1形成風暴的機率至逾90%後,天文台在6.26早上亦修改預測,指出廣闊「低壓區」本周後期令南海中至北部天氣不穩,雖然特別強調其發展及移動有變數,但已非日前所指的廣闊「低壓槽」。這意味官方預測該低壓系統形成閉合旋轉環流的風暴,機率亦較日前稍高。內地氣象部門則預測,菲律賓附近7月初或形成風暴並北上,令華南東部地區風雨明顯。
低壓槽是兩股氣流不斷匯聚、被迫升上半空、觸發雨帶形成的一道狹長低壓系統。若大氣環境配合,低壓槽有機會轉化為閉合環流、具旋轉中心的低壓區,甚至增強為熱帶氣旋。但若該低壓槽較為廣闊,便可能要花更多時間,才能轉化、整合和增強為風暴。
但無論如何,該低壓系統可能令西沙群島的風浪在本周中後期增強。日前在該處入水翻覆的珍寶海鮮舫,其多個浮力艙屆時有機會遭大風浪破壞,即使船東不派潛水員刻意擊破,也難逃沉落海底的厄運。
天氣師李鈺廷提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