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Baltic Sea)國家之一,立陶宛外交部昨(29日)宣佈,把中國駐立陶宛使館的3名外交人員列為「不受歡迎人士」,並已通知中國外交部,要求三人須於一週內離境。立陶宛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莫圖扎斯(Remigijus Motuzas)表示,上述為正常外交程序,並不涉及間諜行為。
立陶宛外交部新聞稿指,驅逐決定3人是根據相關機構提供的資料,認定他們的行為違反「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Vienna Convention on Diplomatic Relations)、國際法以及立陶宛法律,但並未有明說確實詳情。新聞稿亦另有聲明,表示立方願透過協商來解決雙邊問題,希望雙方的外交關係能基於互惠和平等的原則,包括立陶宛在中國的外交代表權益。立國外交部也向中國提出臨時解決方案,依聯合國「特別使團公約」(Convention on Special Missions)的規定,確保中國使團能繼續履行基本領事、簽證和行政職務。
「不受歡迎的人士」(persona non grata)是國際外交術語,指禁止進入或留在這個國家的外國人。 對於受外交豁免保護的外交人員,宣佈其為「不受歡迎的人士」是最嚴厲的制裁措施。
綜合多間媒體報道,立陶宛國會議員、外交委員會主席莫圖扎斯接受電台訪問時透露,這次驅逐屬於程序問題,提到3人的外交認證已過期,指出如需駐紮在某一外國的外交官必須取得認證,驅逐與間諜活動無關。但立陶宛的新任總理、社會民主黨人帕盧茨卡斯(Gintautas Paluckas)早前接受採訪時,表明立陶宛不會改變對華政策,但希望透過重新派遣大使,恢復與中國的正常外交關係。但彭博(Bloomberg)認為,立陶宛這次驅逐中國駐當地外交人員,可能會讓兩國關係再度緊張。
另外,在本月17日至18日其間,位於波羅的海、瑞典領海的兩條海底光纖通訊電纜在不到24小時內接連遭到破壞,其中一條電纜連接瑞典和立陶宛,一艘在案發時間出現在附近的中國貨船「伊鵬3號」(Yi Peng 3)被懷疑可能有關聯。中國外交部昨日表示,會配合相關單位調查。
#立陶宛 #驅逐中國外交人員 #不受歡迎人士 #國際關係 #中國 #外交部 #伊鵬3號 #海底光纖通訊電纜 #瑞典 #波羅的海